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历史上的北宋与西夏,在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,促进了民族大发展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5-31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171
   历史上的北宋与西夏,在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,促进了民族大发展
 
  北宋建立、发展的160多年中,与夏州政权、西夏政权在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持续不断,促进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、各族间的互通有无以及民族间的融合。西夏建国后,畜牧业、农业、手工业等均有所发展,但因气候、地形等原因影响,西夏的农业很脆弱,而畜牧业发展较好。
 
  北宋地处中原,虽拥有适合农业的广大地区,但宜于发展畜牧业的陕北黄土高原及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,这也使北宋畜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,形成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。因此对于宋夏双方来说,彼此间的经济交流显得十分重要,其中西夏因受国内资源匮乏、技术落后等影响,对北宋具有极强的依赖性。
 
  一、官方互市
 
  1.榷场贸易
 
  “榷”,意为“专卖”,即由政府经营、由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和统一安排,是一种具有官办性质的贸易活动。由于战事原因,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榷场贸易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,在李继迁反叛后,北宋才禁止双方的官私贸易,因此这些榷场的兴与废受宋夏战和关系影响。
 
  战争时期,北宋经常通过关闭榷场迫使西夏停止对北宋的侵犯。战争结束后,北宋开放榷场,双方的互市贸易得以恢复。总之,北宋设置的榷场位于宋夏边境地区交通便利之处,榷场的开与关随宋夏关系的变化而变动。
 
  由于宋夏间不平等的君臣关系,榷场的设置、管理皆属北宋掌控。甚至榷场中商品交易规则、交易货物数量、税收征收方式等细节也由北宋制定。而西夏只可设置民间性质的和市。可见,北宋设立榷场有强烈的政治目的,不仅试图从经济上挟制西夏对北宋的侵犯,也希望通过贸易授利于西夏,达到绥靖安边的效果。
 
  在边境地区的榷场贸易中,北宋主要以纺织品、香料、手工业制品与西夏的它马、牛羊等牲畜产品和玉、链挖等物产进行交换。此外,马匹、茶叶也在宋夏边境地区的榷场贸易中盛行。马匹是民间和军队皆需要的重要物资,在社会经济生活与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 
  党项是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游牧民族,所产的畜牧产品也以马匹为最。西夏马以品种优良、数量众多为特色。在宋夏的榷场贸易中,马匹贸易不仅具有商业性,也附政治性。因此马匹贸易引起北宋政府、各地商人的关注。
 
  茶叶不仅在北宋内地十分流行,在西夏也得到民众的喜爱。党项族的饮食以难消化的肉乳为主,而茶叶具有消化功能,因此,茶叶成为党项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并在榷场贸易中盛行。
 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宋夏的榷场贸易中,那些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战略物资宋廷都加以限制。如青白盐,产于西夏境内,品质甚佳,价格也不贵。在西夏建国前已输入到关中地区以换取粮食,早已深受北宋边境人民的喜爱。
 
  为维护境内地盐的利益,北宋政府限制青白盐的输入,可其效果并不理想,甚至边民的青白盐走私更加娼獗。此外,在战争时期夏人需要的粮食、宋人需要的马匹和可供军事用途的铜铁、钱币、兵器,以及涉及政治、军事等秘密的书籍,北宋政府皆加以严格限制。
 
  2.贡使贸易
 
  除榷场贸易外,贡使贸易也属于官方互市之一。一般而言,榷场是贡使贸易中货品交易的场所之一。由于北宋政府对贡使贸易给予很多优惠政策,因此,贡使贸易所交易的货物不受限制,但主要以“牛马骑羊之产,金银绪帛之货”为主。
 
  二、民间贸易
 
  1.和市贸易
 
  和市(即民市),是自然形成在边境地区具有固定场所且经官方认可的市场。相比榷场而言,其数量较多。同榷场相比,宋夏边境地区和市数量虽多,但其规模及市场地位要逊于榷场。战争期间,北宋通过停止互市,迫使西夏弃战求和,这虽然影响和市贸易的发展,但和市成为北宋政府安边的重要工具。
 
  2.走私贸易
 
  在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中,除官方贸易及被官方认可的和市贸易外,还有一种官方不承认甚至禁止的民间非法走私贸易。北宋建国之初,宋廷对贸易并未限制,边民可以自由交易。至李继迁叛乱后,西夏不断侵扰北宋边境,宋廷开始执行严禁边境地区贸易的政策,在这种情况下走私贸易逐日盛行。
 
  走私贸易虽不被宋廷所允许,但是边民迫于生活所需,进行走私;同时,一些人为了追求高利润,也加入走私行列,以致宋夏边境的走私贸易娼獗。在这种情况下,宋廷虽屡次加以禁止,但“私贩不能止”。
 
  从和市贸易和走私贸易可以看出:其一,他们均发生在宋夏边境地区,并且有边民参与的交易,促进了边境地区各族的交流与融合。其二,虽然走私活动多被北宋政府从政治、国防等方面考量而加以禁止,但禁止的成效并不显著。若从宋夏的经济交流看,当官方贸易因战争被中止后,走私贸易恰恰填补了经济交流的空缺,这对促进民族经济、文化等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 
  三、堡寨与边境
 
  北宋时期,为加强沿边的防御功能,宋夏双方修筑许多堡寨。这些堡寨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的关隘之地,不仅具有保障边疆安全和招抚边境地区蕃民的作用,也具有提供蕃汉民族进行商品交易的商业功能。北宋时期,面对西夏不断地强大,北宋在边境地区驻扎大量的防御军队。
 
  北宋军队的职责是抵御外敌,而其生活用品均需要政府提供,这也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。当军需供应问题无法解决时,边境地区的堡寨则承担起通过经济交流解决军需的重任。另外宋夏边境地区分布着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,但以畜牧业为主,拥有马、羊、牛及青盐等,而汉族拥有茶、丝等生活日用品,双方均需要彼此的物品来满足自身需求。
 
  在军需和蕃汉民众需求的推动下,边境地区的堡寨则扮演着商业角色。在宋夏战争中,边境地区的堡寨往往成为双方主要的攻击点,因此许多城堡寨受到严重摧毁。战争虽对边境地区的堡寨产生影响,但未阻断宋夏的商品交易活动。
 
  通过边境地区的堡寨、榷场、和市、走私等贸易等途径,农牧业产品、手工业制品、当地土特产传入边境地区,丰富边境地区蕃汉人民的日常生活。此外,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、生产工具、生产模式等也传入边境地区。蕃汉民众掌握农业和畜牧业的技术,边境地区形成农牧业兼营的经济模式。
 
  由于商业贸易的繁盛,原设立在边境地区的贸易场所,逐渐变为专门以商业活动为主业的城市。总之,边境地区堡寨的经济活动是边境地区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边境地区的开发,推动边境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的融合。
 
  四、总结
 
  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。其中官方贸易的榷场贸易发生在宋夏边境地区,而榷场又是贡使贸易的场所之一。因此,官方贸易与边境地区的关系很密切,官方贸易中的牲畜、纺织品、土特产以及手工业制品都为满足宋夏双方统治阶层的需要,和边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无关。
 
  民间贸易则是边民之间的贸易,由于边民参与货物交易活动,这促进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。此外,宋夏在边境地区建立的堡寨中设立或形成的榷场、和市,以及走私贸易,使得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、生产工具、生产模式传入边境地区,进一步带动了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,文化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