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、新闻发言人曾俊林表示,3%的降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,不过四川省3月份后主要经济指标已开始出现明显复苏迹象。
其中,外贸进出口表现较好,成为四川省一季度经济的一大亮点。
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委员、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十余年来,四川省在加工贸易方面逐渐构建起较完整的产业链,是此次疫情之中能够支撑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。
3月主要经济指标复苏明显
曾俊林表示,一季度四川省的三次产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,第一产业下降1.3%,第二产业下降3.4%,第三产业下降2.9%。
在工业方面,一季度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.9%,降幅比全国低7.5个百分点,较1-2月收窄4.3个百分点,其中3月同比增长5.5%。
分行业看,41个大类行业中,一季度仅16个行业的增加值保持增长。其中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.1%,医药制造业增长5%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.2%。
四川省的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明显,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.9%。其中,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下降16.3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0.6%,房地产业下降5.3%,金融业同比增长2.9%。
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,一季度四川省市场消费降幅收窄。其中,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34.4亿元,同比下降13%,降幅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,较1-2月收窄2.5个百分点,3月同比下降8.2%,降幅比2月收窄28.6个百分点。
按消费形态分,餐饮收入435.6亿元,同比下降32.1%;商品零售3898.8亿元,下降10.2%。
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则继续保持增长,零售额为246.4亿元,增长11.9%。
曾俊林表示,疫情对四川省一季度的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。总体而言,需要人气的行业,如水陆空运输业的增速“全线飘绿”,旅游文化业一度停摆。
“疫情直接抑制了消费。本来春节期间是消费最旺的季节,但却成为了最冷的‘寒冬’,除了刚需品外,其他消费品的需求被强制抑制。”曾俊林表示,这对第三产业造成一定影响,而由于供应链出现问题,也使得四川的工业受到较大冲击。
相对而言,第一产业受影响较小,但其中亦出现分化。疫情对种植业、林业的影响小,但对畜牧业产生影响较大,因交通受阻饲料运输不畅,使得一季度生猪出栏率同比下降30.75%,畜牧业也拖累第一产业整体下降1.3%。
“实际上四川省的三次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。”曾俊林称,一季度四川省GDP3%的降幅,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罕见的表现。
不过,作为西部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,四川省亦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,也不乏亮点。
3月以来,四川省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,如工业、投资、社消都出现了不同的回升。复工复产也明显加快,尤其是3月后,四川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持续加快。
此外,部分产业的升级进度明显提速。曾俊林称,疫情之下,危机和机遇并存,高新技术产业、新消费行业抓住了发展的契机,在科技加持下转型升级进度加快,实现了逆势增长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2020年四川省的经济增速目标仍在研究制定中。曾俊林认为,从1-3月的情况看,未来四川省经济恢复的态势和力度会越来越好,相信2020年能够获得较合理的经济增速表现。
加工贸易具备较强竞争力
一季度,外贸进出口是四川省经济另一个亮点。
一季度四川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590.4亿元,同比增长10.7%。其中,出口额801.2亿元,增长1.2%;进口额789.2亿元,增长22.3%。
近几年,四川外贸进出口速度保持快速增长,表现出高于全国的速度。曾俊林表示,四川在外贸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基础,一季度不仅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正增长,结构也出现了积极变化。
首先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,贸易量前三的对象分别是东盟、美国和欧盟。其次是商品结构发生变化,一季度四川省的集成电路产业增长较快,成为带动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再次是从贸易结构看,四川省的加工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,表明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动的加工贸易业发展,在关键时期起到了“稳外贸”的作用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近十余年来,发展加工贸易是四川省等西部地区调优产业结构、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举措。
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的《四川外贸促进三年行动方案(2018—2020年)的通知》中提出,力争到2020年,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突破5500亿元;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保持在70%和60%左右;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600亿元,年均增长约9%。
2019年,四川外贸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,首次突破6000亿元关口并达到6765.9亿元,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10位。
骆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加工贸易尽管是外贸方式中较为初级的方式,近年来西部地区也在加快构建更为高级的服务贸易体系,但不能忽视加工贸易所产生的巨大作用。
尽管受疫情影响,部分产业或向国外转移,但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和重庆,在十余年来逐渐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加工贸易链条,其所形成的优势是其他地区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,因此预计未来该方式仍将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曾俊林认为,尽管四川外贸出现了逆势增长,但外部环境趋紧,造成国内沿海地区出现连锁反应。如一季度部分城市的外贸进出口产业降幅较大,由于这一影响传导至内陆地区有滞后性,因此是否将对四川省外贸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,仍值得警惕。
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若四川省的外贸结构和沿海一致,则会出现较大的风险。但外贸的传导机制较为复杂,下一步四川省仍将进一步研究,并积极进行应对。
曾俊林认为,四川省外贸的主要增长点在成都,在少数行业,在几个头部企业。“这是亮点,也是风险,四川省要进一步稳外贸,仍需要培育更多的优势产业,壮大更多的企业,增强四川的抗风险能力。”